海归在中山创业遭遇经济下行考验

产业资本愈发保守,一些高新技术创业者感到孤独

7月25日,曾在加拿大留学的余博士(DR.Peihua Yu)告诉记者,两年前,因为缺乏资金,他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回到加拿大,与一家加拿大药厂合作,生产出了两款产品。

为更好的支持归国留学生以及搞技术人才在中山创业,中山火炬区创业中心2004年成立 (2007年成立留学生创业园),至今已经有209家企业在这里孵化。

(来源:中山日报海外版 作者:文/记者谭华健  陈恒才 图/记者 夏升权)

留学生在中山的创业也在遭遇经济下行的考验。民间产业资本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越发保守,创业者资金获得越发艰难。资金的缺乏,加之经济环境的不景气,让原本创业周期就长的高新企业,见到效益的日子将更加漫长,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者感到了“孤独”。

保守的产业资本
在中山火炬区留学生创业园 4个月,留美博士段升华,除了要为公司筹齐水电费、人工费外,还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各种申报材料的准备方面,这些申报材料可以从政府相关部门换得一些扶持资金。
段升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攻读化学博士之后,再在麻省理工大学医学院读分子医学博士后。回国前在哈佛大学癌症医院做肿瘤基因组研究工作。
他为自己设计的创业前景相当具有想象力:今后那些肝炎乃至肝癌的患者,只需取出自己的血液样本,置入一只优盘一样的设备,将这只“优盘”插入电脑,电脑通过电源感应驱动检测获取血液样本,然后通过网络发送到系统,系统根据血液样本分析之后,将会给患者拟出一份详细的检测结果,并给出用药建议。
“我要做的工作就是实现肝炎肝癌的实时监测和个性化治疗。”段升华说,他要建立的工程,一方面是那只低成本的“优盘”,另一方面便是建立起一个庞大数据的后台系统。
“这不是空想,日本松下公司已经生产出来一张这样的芯片,两个小时便能出结果,英国的实验室产品需要三个小时。”段升华说,自己的成果大约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但尤其是那个大数据的后台系统,需要庞大的资金。
但这一富有想象力的计划,却没有资本来嫁接。在此之前,段升华在中山乃至珠三角寻找投资对象,但最后都碰了一鼻子灰。“中山是一个产业资本非常发达的地方,但今年给我的感觉却是,除了房地产老板称自己有钱 (事实上他们也就是又几栋房产),产业做得越大的老板,越是表现的‘穷得叮当响’。”段升华说,民间投资已经被经济形势逼到这个份上了。
“大多时候,不是没有钱,而是不敢投资。”一家近年来在中山表现较为活跃的投资机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些天使投资人,而今更多愿意花上两三千万为自己买一份高额的保单,或者也可以拿出这样的钱去投资金融公司,甚至放短期的高利贷。
“早在2009年到2011年期间,那时民间投资很活跃,简直是被海归称作创业的黄金时期。”段升华说,在民间投资活跃时期,一个初步的想法就能获得天使资本或风投资本的青睐,但现在一个已经走出实验室,有了产业基础的东西,却难以得到真正的资金扶持。
因此,段升华再次坐到了办公桌前写申报材料。只是,这次他所申报的项目是省一级的创新团队,如果获批,将在五年内可以获得最高上亿元的资金扶持,他对自己的项目充满信心。

单一的扶持系统
2007年8月,中山市首个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在火炬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挂牌,按有关规定,留学人员和外国籍人才进入创业园创办企业,最高可获6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并可申请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一次性贷款贴息补贴。
此后,市外侨、人社局,以及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等部门还相继出台了扶持办法,鼓励海归人才在中山创业。比如段升华在留创园的300平方米办公室,首期便签订了两年的免租合约。
这些扶持政策带动一些项目,从只拥有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做到拥有自己的事业大版图。只是,这种模式也在当前受到一些挑战。
“留创园已经成立了6年,但大多进入这个园区的创业者,他们会感觉到,他们与园区的企业或者周边的产业的关系,都是孤立的,没有任何的联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留学生创业者告诉记者,“这是不正常的,一个创业平台应当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内部包括的是人才的流动,产业平台的共享以及资金链条的保障。”
人才流动在留创人员看来是资金之外的最大瓶颈。2005年便进入火炬开发区的创业中心,在加拿大留学的余博士(DR.PeihuaYu)主要从事的是降血脂和抗癌药物的研究。两年前,因为资金的缺乏,他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回到加拿大,与一家加拿大药厂合作,生产出了两款产品。
“抗癌产品在加拿大已经拿到保健品的批号,在格鲁吉亚已经拿到药号,但在加拿大生产出来的一盒药品,价格在2000加币,折合1.2万人民币,这么贵的药品,在国内很难有市场。”余博士说,他再次将这一产品带回中山,继续实验降低成本。
只是,他在继续实验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找到投资伙伴外,还在人才招聘上遇到了困难。“最后,好不容易在广州和深圳,招到了合适的人才。”余博士说,还有就是配套问题,比如生物制药,需要无菌工厂,在这个平台上,就难以找到合作的平台,这些瓶颈问题在这个创业园都还有待改善,也是这些问题拖慢了创业实现效益的速度。
“创业进展放慢,会影响相关部门对创业人员的观感。尤其是当前经济并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主观部门急切希望看到成绩。”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创业人员说,当然,这些主管部门更多时候对高新企业创业认知出现偏颇,往往是“见到兔子才撒鹰”,甚至包括扶持政策落实也拖拖拉拉,相关认证依然复杂,这都容易打乱投资者的计划。

成功的曲线合作
上世纪90年代,一些港台制造,看中了中山105国道两旁的创业环境,在此落脚设厂。当他们兴致勃勃与客户签下额度不菲的订单,却发现连包装纸盒也要到深圳或广州进货,产业链条的薄弱,带来了新的成本问题。
这些留学生创业者,而今也不得不承受这样的成本。段升华说,他现在所在的办公室因为制冷条件限制,无法设立主机服务器,因此他的所有数据实验,以及一些软件只能外包到北京甚至美国。
一些在中山已有相关创业基础或朋友圈子的创业人员,采取“曲线合作”。余博士这次归国,他没有再回到留创园,而是来到了朋友的一家电子设备公司。
“我的基础研究工作是氟化学,我可以帮助这家公司从事一些基础材料的研究。”余博士说,在降血脂和抗癌药品原材料研究走出实验室之后,两年前,他和几位留学生朋友开启了一项关于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一款导电材料的研究,这一材料一直被日本企业所垄断。
“前期投入了几百万元,在没有得到扶持资金和风投资本时,需要继续研发,就得想办法降低成本和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余博士告诉记者,他可以在朋友公司的实验室做相关的实验,他在帮助这家公司做一些基础材料研发时,也可以利用这家公司的生产资源。
“和上世纪90年代,更多的制造业起步不同,网络和物流的发达,也在改变原有的创业模式。”余博士对他的一些想法感到自豪。他说,比如一些创业者会认为,高新实验室、材料来源以及相关设备,在中山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不发达的地方,会对创业者产生巨大的阻碍。但这种阻碍就可以用网络和现代物流来解决。
“在我的实验室,许多原材料、实验设备都是在网上寻找到的,我还通过网络寻找到了代工企业。”余博士说,早在几年前,一本名为《地球是平的》这本书,已经将人们的思维带入了“地球村”的时代,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者,不能拘于地域的限制。

急需的样板工程
“我们需要样板工程。”中山高璐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中山荣思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留美博士周广滨说,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张江高科,苏州高新这些地方,起初都是由一两家知名公司带起来的。
周广滨说,有了“样板工程”,口碑效益好,海归群体以及相关产业,就会在中山形成集聚,那么中山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就会有一个新的突破,而且在吸引海归方面也就自然轻松多了,这样当地政府部门也无须再花很多精力在“招引”工作方面,“酒香不怕巷子深”,自然而然会有海归创业主动选择中山。
周广滨算是回国创业较早的一批海归博士。早在1986-1992年,周广滨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雪城大学获得高分子化学博士;1992-1994年:美国雪城大学博士后。2002年就在广州创立爱波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12年10月,创立中山荣思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与段升华相比,周广滨博士的 “前期准备”大大缩短。
2012年,在我市“3·28”招才引智活动中考察中山投资环境,周广滨决定把技术和项目放在中山。去年10月,他就在广东留学人员创业园注册成立了中山荣思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去年12 月并购中山高璐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周广滨告诉记者,他们将在留创园那边的荣思东数码公司建成国内第一家研发中心,专门开发新型数码印刷耗材。将招收一些高科技的人才主攻最高端的技术,计划与中山更多的印刷等相关的企业合作,提升中山印刷整体行业。
“只是,我们的努力至今还没有形成标本的效应。”周广滨说,这种效应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引起地方主管部门对海归创业的积极性,“他们会看到实际的成效,并会在这种成效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制定一些合乎实际的扶持措施。”
段升华对这种“样本工程”的期待更高。他说,海归来到中山,看中这里的最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其良好的环境,还有其制造业基础,一个完整的高新产业链条的形成还有待时日。但一旦有标杆企业出现,这家企业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中山打造一个留学生的交流平台,定期开展活动,进行学术交流和联谊,实现资源共享,这对刚进入创业园区的创业者来说,也不会那么孤单。
火炬创业中心成立9年来209家企业在这里孵化
为更好的支持归国留学生以及搞技术人才在中山创业,中山火炬区创业中心2004年成立 (2007年成立留学生创业园),至今已经有209家企业在这里孵化,其中在孵企业130家。同样,9 年之后,也有不少“标杆企业”从这里走出来。
联合光电是最早从创业中心走出来的一家企业。2005年,几位在日本留学和工作过的年轻人,在火炬开发区的创业中心创业,当初只有102平方米的办公室。经过7年的努力,2012年,联合光电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整体镜头的企业,在业内名列前茅的松下也使用联合光电的产品。当年,风险投资机构注资 6000万,占股比例18%。公司目前正在朝着上市的方向发展。
一些创业企业刷新的 “中山速度”:去年3月份落定中山,到今年4月初正式搬进新研发大楼,在短短的一年的时间里,由四位海归博士共同浇灌的“康方”,这颗海归创业的种子已在中山这块土地上长出“幼苗”。
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于去年3月在火炬区成立,总投资9700 万元。康方生物是由4 位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国外知名大企业有药物研发和生产部门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行业带头人及企业领导者共同创立的。这一年来,四位博士在中山创业取得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建立了从药物靶点研究到临床前抗体候选物产生的全程新药创制平台,申请了3 项国家专利,与国内外制药企业及科研院校开展合作项目18个,销售总额超过1500 万元。同时建设了8000 平方米的科研大楼,队伍也发展到40多个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