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选民急于献上「第一票」

2011年联邦大选前,当时刚满18岁并获首次投票权的安省伦敦市妙龄小姐(Miss Teen London)约翰逊(Kelsey Johnson),面颊贴上「投票」字样,鼓励年轻选民投票。加通社

【图文:星岛日报记者李群】

不甘做「政治冷感族」 恶补政纲

在加拿大以往多次三级政府选举中,合资格年轻选民(18至24岁间)的投票率,一直大幅低于平均投票率,往往被贴上「政治冷感族」的标签。在5月14日省选投票日到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多位将首次投票的华裔选民。其中两位同为20岁的男女青年,十分期待首次投票机会,并认真研究政党政纲,关注媒体报道,力求把选票投给能代表自己想法的候选人。

黄浩贤

黄浩贤在加拿大出生,1岁后在香港成长,直至10岁重返加国读小学4年班。他自北本拿比中学(Burnaby North Secondary School)毕业后入读卑诗大学(UBC),现为科学系3年级生。

读政纲如同准备考试

黄浩贤表示,同学及同龄朋友在一起时,罕有谈论政治及选举,大家似乎认为,选举与自己关系不大。他说,一直感到生活在加拿大是一种优待,多元文化政策使得各族裔居民和平相处,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加拿大人引以为豪的这种生活方式,是以民主制度为基础,这个基础亟需公民履行义务及权利,这而就是必须通过选票来体现的。

黄浩贤年满18岁时,就意识到自己有投票权。2011年联邦大选因自己在海外,错过了首次投票机会,因此他很早就开始,为今年的卑诗省选投票做准备。

他说:「省选主要政党的政纲,自己均抽出时间,如同准备考试般认真阅读,并特别留意自己较为关注的就业及医疗议题。」黄浩贤主动观看四大党领电视辩论,更通过互联网及其他媒体,搜集各党党领及自己居住的本拿比北选区候选人的言论,经认真思考后,他说决定把自己的一票投给自由党,认为该党理念与他的想法最接近。

另一青年蔡玮瑜在香港出生,4岁时随父母移民来到温哥华。她2010年毕业于本拿比阿尔法中学(Alpha Secondary School)后,进入北温卡普兰奴大学(Capilano University)攻读音乐专业文凭,现找到一份英语教学工作。

蔡玮瑜

蔡玮瑜与很多同辈一样,经常通过社交网站,就感兴趣的话题分享心得,长期以来感到很多年轻人对政府有很多不满,常在网上发牢骚。她表示,逐渐自己就产生了参与选举的想法,因为认识到发牢骚并不管用,欲改变现状,就更要运用手上的选票不可。
选举广告从中分析利益分布

她说:「一些年轻人认为选举与自己关系不大,这想法是错误的。选举与省民生活息息相关。就年轻人来说,毕业后马上面对就业问题,如果政府不能振兴经济、创造更多机会,年轻人必然面对就业困境,并引发日后组建家庭、购房等难题。」

蔡玮瑜十分重视她首次投票机会,最关心经济、就业、环境及医疗议题,除研究各政党所提政策外,还关注选举广告,更对此有自己独到看法。她表示:「我不仅注意广告说什么,更会仔细去想谁付钱做广告,谁又会自广告中得到好处,以此帮助自己分析。」目前,蔡玮瑜为自由党担任竞选义工,也从中获得很多深入接触社会的经验。

强推新税刺激非投票不可

今年35岁的朱文征同上述两位年轻选民不同,他2003年以技术移民身分来到加国,在2007年成为公民并获得投票权,但至今一直未投过票,其间错过了2009年卑诗省选、2011年联邦大选等选举。

朱文征

朱文征说,他没政党倾向,一直奉行谁做得好就选谁的原则;他以往没投票,是因为对加国政治生活很满意。联邦及卑诗省选举时,各政党执政方针其实并无根本分歧,感到不论谁执政,政府都会向正确方向迈进,因此也就顺其自然,未去投票。

身为电子技师的朱文征表示,这次决定首次投票,是因为对自由党强推统一销售税(HST)十分不满,深感「不吐不快」,才决定以选票表达心声。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