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采访组寻访活动圆满收官

走访7城行程近7万公里

据中山日报报道

记者 苏小红 郑万里 文智诚 发自加拿大温哥华

“华侨华人与辛亥百年”美加采访组圆满完成各项采访任务,今日凯旋回国。自3月9日至3月30日,美加采访组沿着孙中山当年在海外革命生活的足迹,走访了美国檀香山、旧金山、华盛顿、费城、纽约和加拿大温哥华、维多利亚等7座城市,全程用时22天,行程近7万公里。在此期间,美加采访组举办了四场新闻发布暨座谈会,与近百家华侨华人社团接触,专访辛亥革命者后人、侨领、专家学者30多人,连日来在《中山日报》、《中山商报》发表动态报道约30篇,沿路收集了一批珍贵史料,对孙中山在海外的革命生活以及华侨华人对辛亥革命的贡献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知。

辛亥精神百年流传

1911年是辛亥革命年,2011年则是辛亥纪念年。百年轮回,“振兴中华”之辛亥精神历久弥新。

采访组所到之地,均可强烈感受到华侨华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爱戴。檀香山市政府决定将2011年定为“孙中山年”,华盛顿将在今年9月举办全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会第十届年会暨纪念 “辛亥百年”论坛,以及面对美国主流社会开展纪念辛亥百年大型活动,各地的华侨社团均以纪念辛亥百年为契机,正在开展一系列活动,纪念孙中山及其引领的辛亥革命。

美国之行,孙中山当年革命的历程渐渐明晰,碎片般的历史记忆开始复原接驳,我们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矢志革命艰苦卓绝的创举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对华侨华人自始至终秉持振兴中华理念,不计得失甘于牺牲的奉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辛亥革命的革新精神以及追求现代文明的意义有了更切实的感知。

华侨华人书写文明史

“华侨华人与辛亥百年”大型系列采访活动以辛亥百年为契机,用宏观视角探访华侨华人微观世界,打捞华侨华人群体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史料,反映华侨华人在海外艰辛创业却时刻不忘振兴中华的心路历程,这一别具匠心的策划和独特视角,得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参赞兼总领事陈雄风和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梁梳根的高度评价,也引起了当地侨团侨领的共鸣和认同。

在美国檀香山、旧金山、纽约和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四次新闻发布会及座谈会上,美加采访组领队、中山日报副总编辑郑万里每每向侨界社团和华语媒体推介“华侨华人与辛亥百年”大型系列采访活动时,一再表明此次策划的突破口在于通过打捞华侨华人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反映华侨华人百年心灵史。而一路走访华侨华人,我们更加印证了这一点:百年华侨华人史,正是海外赤子与祖(籍)国同命运共衰荣的血泪史、奋斗史、爱国史和文明史。

侨团侨领鼎力相助

美加采访组的采访线路长,地理跨度大,各地10多个小时的时差以及每天紧张高频率的采访,对记者来说是体力与精力的考验。然而,不管采访组在哪一站,总是能够得到当地侨团侨领的鼎力相助,而华侨乡亲朴素无私的热情一路感动着记者,从今天华侨华人的热情,我们看到了多年来中山外事侨务部门爱侨护侨培养起来的深厚感情,更看到了当年华侨华人支持革命的热情,它激发了我们要努力书写好华侨华人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令人兴奋的是,在中山乡亲的帮助下,我们采访了孙中山的孙女孙穗瑛,黄兴的孙女黄仪庄,陆皓东的孙子陆玉庭,“空军之父”杨仙逸的外孙杜利威,孙中山老师芙兰·蒂文的孙子FrankDamon,首批兴中会会员何宽的曾孙何罗素,“夏威夷大学之父”叶桂芳的儿媳妇叶缪玲,孙中山好朋友陆灿的外孙陆关祺,孙中山亲戚、爱国华侨陈志昆的女儿陈燕等孙中山及其革命追随者的后人,著名侨史专家刘伟森,纽约华埠文化中心主任黄玉振,维多利亚大学荣休教授黎全恩博士等专家学者无私地将其收藏的相关书籍送给采访组,不少侨团和华侨主动为记者搜集相关史料。

美加采访组的行踪,一直是当地华文媒体的焦点,每到一地,身负历史使命的采访活动立即引起当地强烈反响,《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侨报》、《明报》、《伊利华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电视台、OM-NI多元文化电视台、欧浪网、侨网等10多家华文媒体对采访活动进行了报道。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