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巴赫致敬

文/陈远

費拉拉

五重奏演奏《g小調賦格》
向巴赫致敬
我以為,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以兩支小號,圓號、長號、大號各一支,組成的銅管五重奏團,在格萬特豪斯音樂廳(即布業會館)的高高屋頂上,演奏德國作曲家巴赫(1685——1750)的作品《g小調賦格》(Bwv578)第一樂章,為的是向被譽為音樂之父的巴赫致敬。
生於德國中部城市埃森納赫的巴赫,從一七二三年至一七五○年,擔任萊比錫聖托馬斯教堂音樂指揮,那是巴赫六十五年生命的最後二十七年。雖說其名義任聖托馬斯教堂唱詩班的音樂指揮,其實卻是任全萊比錫大小教堂的音樂總監。就在這二十七年裡,在繁忙的事務之餘,巴赫還催生積蘊了不止二百五十首的教堂康塔塔,還有《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戈德堡變奏曲》,及其他的數不勝數的作品。
如今聽到的銅管五重奏《g小調賦格》,是經過改編的。《g小調賦格》,原来是巴赫為管風琴所寫的相對較小的《賦格曲》。眾所周知,巴赫本身就是一位非凡的管風琴演奏家。早在一七○三年至一七○七年的阿恩斯塔特時期,巴赫就在教堂演奏管風琴,那時他才十多二十歲。
《g小調賦格》,乃巴赫管風琴作品中,最能讓聽眾産生審美遐思的。這個原来四聲部的傑作,旋律堅定而又動聽。聽管風琴演奏時,你就能洞然可知其雄渾浩瀚、沉邃莊嚴。而聽銅管五重奏時,當那個可能已為你所熟悉的主題,經那五件樂器輪番表現之後,你會覺得其有着難以言傳的可親可愛、平易近人。
對了!就在五位有着瑰才卓識的演奏家站着的屋頂上往下看,從右側那道步行街走下去,便可走到巴赫生前為之奉献的聖托馬斯教堂。人生有限,音樂卻較為長久。說不定,長眠於聖托馬斯教堂的巴赫,也能聽到銅管五重奏團翕合無間地演奏他的《g小調賦格》。巴赫也許没有想到,他曾經殫精竭慮、愛若至寶的創作,竟在他安息了時世遷移的兩個多世紀之後仍沒有湮没,並還縈繞在他所刻骨銘心的萊比錫的天空之下大地之上。
費拉拉

转载澳门日报:
2021 年8月15日 星期日

俊永

俊永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