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人过中秋有啥习俗?

中秋节前,灯笼热卖。作为玩具的中秋灯笼一直受到孩子青睐,这或许是它没被城市现代化浪潮彻底淘汰、依然保留传统民俗角色的因素。     记者文波摄

“早年的月饼,硬得可以去打狗。当然啦,舍不得打,还是留着吃吧 。”74岁“老石岐”邓伯昨日说,那时哪会想到,如今月饼动辄数十种,随处可买。

一提及中秋节,多数中山年轻人首先想到“月饼”;在老一辈中山人记忆里,中秋节集祭月、拜月、赏月等活动于一体,不仅多了几许怀旧、温情与仪式性,还颇有浓厚的地方民俗特色。

农产品寓意希望和祝福

据《香山县志》记载,“八月十五饮月下,曰饾中秋,十六夜曰追月”。中秋节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刚好是“立秋”“仲秋”“深秋”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此夜月亮又圆又亮,取其意“全家团圆”。在传统中秋节里,中山各个镇区都有祭月、拜月、赏月、追月等活动,过法多种多样,风俗各异。

“以前过节,以农产品食材为主,现在已经逐渐被市场上的各类商品替代。”中山本土民俗学者李汉超昨日说,以意念形象来象征前兆和寄托思维,是国人过传统节日的习惯,中山也不例外。比如菱角,看似蝙蝠,寓意“福到”;沙田柚,寓意“合家团圆”;芋头,寓意“一家团圆”。

李汉超表示,如今随着农田面积减少,田螺、菱角逐渐稀缺。此外,芋头产量不大,个头较小。以前的中秋节特色过节食材,逐渐被各类水果、月饼所替代。

过节习俗体现镇区生产特色

李汉超表示,中山人过中秋节时,因不同地域物产的不同,饮食风俗也有很大不同。传统中秋节,多以月饼、汤圆、茶果为主要拜月食品,这些食品以圆形图案为主,取其意“一家团圆欢聚”。这些习俗多沿用至今,仅有部分地区有所差异。

他举例说,中山的客家人因多生活在山地,过节食材多以鸡鸭为主,如煲鸡粥、鸭粥等。沙田水上人家多生活在河边,过节食材以水生植物,如菱角、田螺、芋头为主。

此外,在中山,中秋民俗活动按照地域划分有不同的特点。中山的民田经济作物区,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夜,多以舞沙龙、挂走马灯、游龙戏凤、猜灯谜、扎宫灯、舞鹤、舞凤、月下泛舟、放纸船为主。而在沙田区,多扎莲花灯、月下泛舟唱民歌、放纸船、扒艇,亦有猜灯谜之俗。在客家地区,多以舞火龙、演大戏、唱山歌、猜谜、耍高跷为主。

相关链接
中山各地中秋习俗
【小榄:吃鸡糖,品香柚】龙船、雄鸡等形状的 “鸡糖”,对老一辈小榄人来说并不陌生。制作办法为,将白糖熬成浓糖,加少许面粉,倒模,做出龙船、宝塔、金鱼、雄鸡等形状。香柚是秋令水果,皮厚耐藏,再加上与“佑”同音,寓意吉祥,有“团圆”之意。
【南朗:食槟榔、芋头】“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来自南朗镇46岁的谢先生依然记得这首童谣,但歌词里的“摘槟榔”,实际上发生于中秋节前后。农历八月,芋头成熟,先清洗干净,一定要“连乸带仔”,形似拖儿带女、四世同堂,寓意“一家团圆”。在谢先生的印象里,槟榔、芋头入口即化,吃时沾点白糖与酱油,味道更香。
【沙溪:食猪仔饼,煲粥】沙溪人过中秋,有食猪仔饼、煲粥的习惯。在物资匮乏年代,贫困家庭买不起月饼,就用“糙米饼”和“猪仔饼”替代。褐色的“糙米饼”用黏米碎成粉末,混合片糖制成,大约1厘米厚,直径约10厘米,中间嵌一小块薄肥肉,味道甜腻。“猪仔饼”用面粉制成小猪形状,装在小猪笼里售卖,被亲切地称为“小朋友月饼”。至于煲粥的习俗,富者以鱼蓉粥、鸭粥为多见,贫者以蚬粥、田螺粥为主。

(来源:中山商报 2014-09-04)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