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书声中探寻八旬钟楼

市一中新初中部完工在即,华衣盛彩只待百年校庆。旧初中部今日迎来了最后一次开学,热闹仍与往年同。只是琅琅书声不久将别八旬钟楼。为记录钟楼跨入杖朝之年(80岁)的模样,记者的相机再次聚焦这幢近现代建筑物。而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电子邮件,却顿时将镜头拉伸至百年前。1908年在原丰山学堂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学校制度建立香山县立中学,学校建校即以此时计算。程藻辉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钟楼正立面有”程藻辉纪念亭”一行字。本报记者夏升权摄

亮丽瓷砖抹去岁月痕迹
一进校门,就远远瞧见了钟楼的身影。按照有关资料和图片,钟楼为二层半连廊建筑物,白色与淡黄色相间的灰砂外墙。楼前有花岗岩石阶,正门后两边为水磨石楼阶上二楼。一、二楼左右两侧各分两间课室,正立面为12柱9洞的仿欧式钟楼,半圆穹顶。正中拱门两层挑高,门边支柱为双方形柱,花岗岩柱基,柱头仅绕一圈简洁的角线。楼顶正中半层为钟楼,气窗下书“程藻辉纪念亭”字样,与二楼顶部齐平。楼两肩各竖一双弧组成的半圆形山花,绘以突出的花草浮雕。山形瓦顶,还有一直溜儿的圆圈花纹披于楼肩。可以想象,1929年钟楼初建时,是何等的端庄、朴素。
可当记者走至近前,阳光下耀眼的白光却出乎意料。雪白亮丽的长条瓷砖,严严实实包裹住了整幢楼。不仅二楼山花、浮雕纹饰全无,连柱头的一圈角线也悄然削平了。只有正立面“程藻辉纪念亭”一行字丝毫未变。
现代的建材,阻挡了风雨对钟楼外墙的侵蚀,却也抹去了岁月的痕迹。记者试图从史料中找寻:既然称之为“纪念亭”,但为什么却是楼的造型?这个问题,记者在我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物的档案找不到确切答案。只得于采访当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问一中的老师,能否联系到知情的校友。

程翁外孙千里修书讲述纪念亭历史
“真巧。程藻辉的外孙,前段时间刚寄了封信给我们,讲的就是这楼。”陪同的程老师一句话,把记者乐得直跳。中山市海外交流协会顾问黄永裘,乃檀香山明伦学校校董,也是程藻辉的外孙。
程藻辉是中山南朗人,20岁前往檀香山谋生。他最初由锯木工人开始奋斗,不久就创立自己的木板厂,旋即投资其他商业项目,如华美银行、广东银行、中国轮船公司等。檀香山商界,均奉他为商业泰斗。今年5月的侨刊中一篇《百年一中》的文章,勾起了黄永裘对外公的怀念,也发现了中山一些记载与其所存的程翁资料不同之处。为此,认真的黄老先生特意写了一封长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了程老师。
“外公在中山捐出巨资,拆除当年的无量寺,改建为女师学校。落成后,成为全邑女校之冠。校方在园內建立了一座七角式的中国亭,命名为程藻辉纪念亭,以纪念外公的善举。当时该是1908年左右。随着時代的进展,女师已是目前中山市一中学了。该亭早已被拆掉,目前屹立在校园内,已有数十年历史的钟楼仍命名为程藻辉纪念亭,以纪念我外公的慷慨捐输。”
为证明自己所讲,随邮件发送而来的还有1929年程翁去世时一份刊物上的讣文图片,正是当年中山女师学校的拜挽。

建筑为了精神而存在
若黄老先生所说无误,那就能解释为什么钟楼上写“亭”了。原来钟楼这八十载是默默代替消失的纪念亭,延续着人们对程翁的纪念。只是中式凉亭建筑,自古以来三、四、五、六、八角的都有,独“七”甚少,不知“七角凉亭”之说是否准确。
看完老先生千里之外的来信,记者回头再看那已焕然一新的八旬钟楼:原来此亭非彼亭,如今钟楼不似昔。程藻辉纪念亭已由亭变楼,但其传承的华侨爱乡之情不变;一中校舍即使迁,中山人对教育的重视犹胜昔。百年一中风雨沧桑,数番易制更名,看似物似人非事事非,其实四时树叶时常落,只需树干仍长存。钟楼蕴涵的深意正在于此。

俊永

俊永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