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全毅:还原华裔建设加国历史

余全毅

本想当律师的余全毅,两度获美、加大学教授青睐甚至给予奖学金,建议他主修历史。他二十七岁获得博士学位,在大学任教职工作的他,现在要为加国早期华人史翻案。本年度,余全毅获加拿大联邦政府的社区教育基金拨款九十万加元,指导历史系研究生展开一个大型研究计划,肩负起为加国华人“正史”的重任。

在春风徐徐、樱花烂漫的季节,漫步于卑诗大学(UBC)圣约翰宿舍(St John’s College)小径,顿觉时间像静止于一个世纪前。这栋仿照上海圣约翰大学理念建成的宿舍,住了一百五十个国际学生。而身为宿舍院长(Principal)的余全毅博士现休学一年,暂放下院长和历史系教学工作,肩负为加国华人“正史”的重任。
现年四十三岁的余全毅,毕业于卑诗大学历史系,一九九四年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十年,二○○四年返母校卑诗大学教书。他带领学生从象牙塔走进社区,推动社区历史交流项目,例如二○○七年举办“变化之旅”(Anniversaries of Change)系列社区论坛,又协助加华历史协会出版加华史书籍,以及把九万六千项的人头税苦主档案数码化。
一般加国教科书的陈述指华人晚于英法裔踏足北美,而百年前的历史描述也把华人在加拿大的主要活动限于建造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PR),其余的华人多定型为淘金者,不然就是干粗活的人。

华人是加国创建者之一

余全毅眼中,加国社区的历史发展是东西两岸同步进行,华人实际是加国创建者之一。早于一八五八年,中国人已到达这里拓荒。华人不止于建设铁路,且融入各地原住民社区,也不局限在唐人街生活,而是散落至卑诗各城镇谋生。

然而,当年英法裔指华裔以低薪“抢走”白人饭碗。后来加国的政府不光征收人头税,甚至一九二○年代立法阻止华人进加国。余全毅对过去政府借人头税税款去兴建加西基础设施,而抹杀华人参与建设加国的做法,大抱不平:“即使在目前,广告宣传下的加拿大仍是白人面孔,令人们下意识地把加拿大和白人等同。在历史论述中,华人位置根本不明显。”

早前他获联邦移民部的社区教育基金(CHRP)拨款九十万,用于大型历史研究项目,他现设立了加华纪事网站,致力保存及推广加华历史,这个拨款来自联邦为人头税道歉后成立的基金。余全毅要在​​两年内,把早期华人史资料上载加华纪事网站,好让华裔都从中找到历史传承的平台。他表示,历史需要重写及修正观念,教育新一代认识华裔对加国的贡献。因此,他目前的大型研究项目中,就善用新媒体讲早期华人故事,以电视、电脑互动游戏方式,让下一代知悉加华史,正如他对《三国演义》的认识,也是通过玩电脑游戏去掌握故事和人物关系。余全毅相信唯有借助科技传播活化历史,才可望改变过时的历史观。

资料显示,很多华人一八五零年代就开始在那里拓荒、修铁路,从此开始融入各地原住民社区,散落至卑诗各城镇谋生。因此,对于华裔被边缘化,余全毅说:“白人社会光承认华裔的存在,但依然故我把华裔边缘化,从来没有改变这故事,我是来重写整个华人的故事。”也正因为这,他要为加国早期华人史翻案,还原历史真相。

温哥华出生的人头税后人

1967年出生于温哥华的余全毅是第四代加国华裔,也是人头税后人​​。余全毅整理家族史时发现,他之所以在加国出生,全因双亲为爱情逃离中国到加拿大,开创新天地。

余全毅的曾祖父早于上世纪在卑诗内陆淘金小镇利鲁厄特开小店。而余的外祖父杨星耀在1923年缴纳500元人头税到来,那时杨才十四五岁,随三兄长到卑诗从事矿工、伐木、耕种等工作。

受《排华法》影响,余的外祖母一直与外祖父分隔两地达27年,令外祖母“像单亲母亲一样”在中国养育余全毅的母亲。余全毅的双亲在中国是专业人士,母亲在师范毕业,父亲是矿务工程师,两人1965年由上海到香港,后再迁居加拿大。余全毅出生后,一直由外祖父母照顾。那时,他父母移居卑诗贺普工作,父亲做了6年工程师,收入不差,母亲则放下专业,做旅馆服务部女工。

余全毅移居温岛时才8岁,在当地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当时他是学生会会长、篮球队和田径队队长。他说:“只有成功才能换来尊重,所以我格外努力。”考入UBC后,余全毅双亲没要求他修哪一学系,而他选了历史系,拟毕业后考入东岸著名法律学院当律师。但大学教授建议他先进研究院,修毕硕士再做律师也不迟。余全毅从此投入历史研究,获取奖学金到普林斯顿大学进修。

而激发余全毅投身学术界、研究历史的,正因为他是人头税苦主后裔,坚信保存这段历史,就要从保存家族史开始:“这是一个确认身份的过程,寻找我是谁、如何继承这段过去,这要通过和家人深谈,才能找回他们的故事脉络。”

(都市报)

余全毅和日裔妻子水田爱。

余全毅(前排左二)中学时是篮球队队长,也是唯一华裔队员。

相关链接:加华纪事—— 余全毅介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