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采访组结束美国采访,今日转道加拿大

一路探寻,历史碎片正慢慢串合

(据中山网讯 )“国内关于华侨华人对辛亥革命贡献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所以出来海外采访之前,我们感到压力比较大。但通过这段时间的采访,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历史碎片正在慢慢地串合起来。”在纽约拜访美国洪门致公总堂时,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美加采访组领队郑万里说。在完成美国最后一站纽约的采访后,采访组将于今日前往加拿大,继续探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

近十位名门之后接受采访

在美国的十多天里,采访组先后走访了夏威夷、三藩市、华盛顿、费城和纽约,几乎从美国的最西边走到最东边,行程近万公里。一路走来,中山乡亲及各地华侨社团,给予了采访组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使采访得以顺利开展。

到夏威夷茂夷岛探访孙眉的农场、赴加州加沙缅度小镇乐居寻找“中山埠”、在纽约唐人街遍搜孙中山革命足迹……每到一地,采访组都坚持深入现场进行体验,并搜集第一手资料。

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为革命捐款收据、辛亥革命打响时入住丹佛“布朗宫”的签名、在纽约中华公所演讲的记录……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一件件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讲述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美国期间,有近十位辛亥革命时期名人的后代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包括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英、黄兴的孙女黄仪庄、杨仙逸的外甥杜利威、陆皓东的孙子陆玉庭等。这些名门之后,唯有走到海外才能采访到;其中有几位之前我们并未掌握情况,是在采访过程中获得报料的。

意外获赠一批珍贵书籍

除了实地走访和收集史料,采访组还拜访了一些对辛亥革命和华侨史颇有研究的专家,不仅弄清楚了一些历史上的关键问题,还意外收到了专家们的赠书。

居住在三藩市的著名侨史、国民党党史研究专家刘伟森,今年已97岁高龄,但仍专门抽出时间为我们解疑释惑,让我们了解了洪门会在旧金山码头营救孙中山的细节,明晰了孙中山与黄三德之间的恩怨。接受完采访后,刘老先生还将其编著的《中国国民党历程与美国党务百年发展史》,以及《侨情与国事》等珍贵书籍赠送给采访组。

94岁的纽约华埠文化中心主任黄玉振,曾在纽约《联合日报》担任编辑40多年。他不仅为我们梳理了孙中山在纽约四次主要活动的资料,还将《孙中山与美国》等书籍赠送给我们。对于《国父七访美檀考述》等部分其本人正作研究的书籍,他慷慨地借给我们,允许用完再寄回美国。

在夏威夷,孙科的外侄女、陈志昆的女儿陈燕女士,将其心爱的《孙中山在夏威夷》的中文版送给采访组,还充当了我们的采访翻译;孙中山基金会董事长陆关祺,将其收集到的陆灿(陆皓东侄子,陆关祺外公)所著的《我所了解的孙逸仙》一书复印给采访组。

主流华文媒体追踪报道

由于海外华文媒体也在积极筹划辛亥革命百年的报道,所以采访组从抵达美国的第一天起,就成了当地华文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星岛日报》,从夏威夷到三藩市再到纽约,一路对采访组的活动进行追踪报道;在华人中颇有影响力的《世界日报》、《侨报》、中文电视、美国中文网等,也多次进行报道。

位于克里弗兰的《伊利华报》,在获悉采访组的活动后,迅速组织了两个整版的辛亥百年专题报道,并将采访组活动作为该专题的头条。美国当地时间3月21日,该报发行人、主编浦瑛专程驱车5个多小时,赶到费城与采访组见面,表示愿意与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加强联系,共同做好辛亥百年的报道。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