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中山人的“文化春晚”

《2011我们的节日·中华长歌行》(以下简称“中华长歌行”)最新一期的“春节”电视特别节目,昨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1套22:28分)和科教频道(央视10套21:00整)向全国播出。这台被誉为“文化春晚”的节目全方位展现了中国中山的文化特色,中山市民纷纷打开电视收看着中山人的骄傲和自豪。
新西兰籍中山乡亲回乡收看节目
晚上9点,在沙溪的一座居民楼里,中山乡亲、新西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王定熊和太太卢丽英以及他们在新西兰的邻居——沙溪乡亲李文巧和女儿准时围坐在电视前收看科教频道播放的《2011我们的节日·中华长歌行》,孙中山故居、中山纪念中学、詹园、岐江公园等中山市标志性建筑画面一一晃过,而岭南水乡、飘色、鹤舞、高桩狮、醉龙,以及“慈善万人行”等各种民风、民俗、民情让人目不暇接。当熟悉的沙溪公园、申明亭出现在电视中,王定熊和太太不禁叫起来:“沙溪,沙溪!”,而看到高桩醒狮威武跳跃、申明亭白鹤翩翩起舞,李文巧便兴奋地向在新西兰出生的女儿刘莲雅介绍儿时鹤舞的记忆,以及鹤舞的来源。
尽管从小便在新西兰文化熏陶之下的莲雅看不懂电视的中文字幕,但是当母亲为她一一解释着画面的情境,莲雅还是饶有兴趣地盯着屏幕。她一边听着,还一边向被她从新西兰带来沙溪过年的同学Danielle Fuemana 翻译着画面的含义。“第一次来中国过年,吃到了中山沙溪的特产‘金钱饼’,看到了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情,体验着不一样的新年方式,感觉太奇妙了。中山是个很有魅力的地方。” Danielle称自己的这次体验很“Cool”!
王定熊看完片子后非常激动,他表示,这是一个向全世界宣传中山、认识中山的绝好机会,也是让海外华侨下一代了解故土的好机会,如今华侨下一代很少有机会认知故土的民风民俗,这类文化含量丰厚的节目是很好的补充。作为一名中山人,他感到十分骄傲自豪。
而孙中山的曾侄孙孙必胜一家在看完科教频道的节目后感觉还不过瘾,央视一套重播时又看了一遍。“片子取材丰富,全面展示了中山的精神风貌,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山作为伟人故里的文化影响力和魅力,”孙必胜表示。
社区居民集体收看
几杯热茶,一盘水果,昨晚,东区花苑社区居委会充满了欢声笑语。十多位老邻居围坐一堂,享用 “中华长歌行”这道特殊的文化春晚大餐。居委会主任欧阳伊说,大家都是很熟悉的朋友,多数人都在本地工作生活几十年,难得有一档反映中山人民俗的节目,于是把大家聚到一起收看,也算是过一个特别的春节。
年糕,煎堆,舞狮,飘色……这些跟中山人过节紧密相连的物事甫一亮相,就会引发一阵交头接耳;镜头掠过一个个熟悉的场景时,有些观众又仿佛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而当听到激情高亢的诗歌或解说词时,大家更是振奋地鼓起掌来。大家说,这是一档很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节目,弘扬了中山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了文明城市的风采。65岁的康伯表示,这个节目彰显了文化强市的希望,让他的内心充满激动。“我为生活在这座城市而骄傲。我在想,对这片土地最好的回报方式,就是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进步贡献一点力量。”70多岁的标伯则告诉记者,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档属于自己家乡的节目,感到既亲切又自豪。“我的普通话不好,刚才有些地方没听明白,等会回家还要看重播!”

昨晚,东区花苑社区的居民齐聚一堂观看了CCTV《中华长歌行》”走进中山”春节特别节目。

昨晚,中山沙溪乡亲–新西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王定熊夫妇 (左三、左四)和亲朋好友一起观看《中华长歌行》”走进中山”春节特别节目,并通过中山日报、中山广播电视台向中山人民拜年。

核心提示
时长为65分钟的”我们的节日–中华长歌行”节目昨晚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集中展现了伟人故里、文化名城中山市包括孙中山故居、中山纪念中学、詹园、岐江公园等中山市标志性建筑以及岭南水乡、飘色、鹤舞、高桩狮、醉龙、”慈善万人行”等各种民风、民俗、民情。整台节目结构分为”春”、”和”、”景”、”明”4个部分,以歌舞、朗诵、短片等形式,突出国人在传统节日–春节的思乡、念家、爱国、恋土、孝亲、敬人的大爱之情。

策马登程往异乡,任从到处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惟愿苍天重庇佑,三七孩儿永炽昌。

这最能代表南迁祖先的谆谆之言是《中山黄氏宗祠家训》,民俗文化研究专家李汉超说南迁黄姓,中山的黄氏家族大多为珠玑巷南迁米氏太婆的后人。到中山繁衍至今已是20多代,出现在这里的这首诗便是《黄氏家训·分家诗》。其由来便是古代有诛九族的酷刑,所以,发展到一定之时必然要分家,以免飞来横祸之时有灭顶之灾。黄氏的分家诗其文化背景就是这样,却最能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因而出现在了“我们的节日——中华长歌行”里,其深意在说中华文化的“根”,以及包容和谐文化的根源。
“我们的节日——中华长歌行”其主题就是“春和景明”,《中山黄氏宗祠家训》也正契合了这个主题,而黄氏宗祠家训能进入这个节目,便得益于李汉超的建议。

春·春意盎然
你有飘色的恍惚悠扬/我有灿烂的菊花飘香/你有醉龙舞动天地/我有雄狮威震四方/而那红男绿女唱出的咸水歌啊/总像南海一样广阔/总像珠江一样悠长……
这首浪漫的诗,不由让人想到诗人爱他的家乡中山,诗人爱他的家国。
在这个篇章里不仅能够欣赏到诗朗诵《迎春辞》、歌舞表演《万事如意》,同时,还可以通过电视画面欣赏到飘色、醉龙、高桩舞狮、咸水歌、云龙等中山民俗表演。“飘色”,是融戏剧、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在百年发展中,中山飘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色彩艳丽,造型大方,内容含蓄,玲珑飘逸。扬其威,鼓其志,充分表现中山人民向往幸福、歌颂太平的美好愿望。“鹤”,在传统上代表了长寿、高雅。沙溪的申明亭鹤舞,始于明代。申明亭村人人崇尚“义学”,借方言“鹤”与“学”同音之妙,颂扬向学之风,鼓励子弟要树立“一鹤冲天”的志向。南狮造型夸张,颜色亮丽,刚柔相济,以轻灵敏捷见长。沙溪的高桩醒狮在上海世博会更是博得了中外观众的一致喝彩。其表现形式过程为狮子从 “沉睡惊醒”、“观察方向”,到“出洞”、“狂欢”、“翻滚”,直到最终取得胜利。
作为嘉宾主持的北大中文系教授王岳川是这样解读这种文化现象的:“在中国文化当中有三层,第一层是思想文化,第二层是艺术文化,第三层是民俗文化。如果说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顶尖级的思想传播,艺术文化是我们的琴棋书画的性情陶冶,那么民俗文化是我们源远流长的生命涌动。可以从中山的区域性文化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看世界文化,人类就有了宽阔的视野。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全球化市场当中,中国文化、本土文化、民间文化的无比的重要性。”

和·国泰民安
回家过年/这是华夏儿女最原始的情感/回家过年/纵然网络无疆界/还是喜欢面对面/把童年的鞭炮点燃/把希望的饺子包圆/把大江南北的喜讯/捎给故乡的伙伴/把长城内外的精彩/让世界一起听得见
“坐着坐着火车,跟着爸妈去往广东新的家。坐着坐着火车,跟着爸妈去往广东新的家……”舞蹈《流动娃》表现了来自全国各地打工人员的孩子,跟随父母来到广东省即将开展新的生活和学习,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幸福成长的感人故事。2009年年底,中山市率先在全国推行出台了《中山市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暂行规定》,全面接受全市122万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入学申请。
并不是现在有122万外来务工人员才有“北雁南飞”的情形,早在宋朝时,就有中原人南迁。追溯中山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在自宋代开始一直到明、清,都有大批移民聚集到这里的重要的移民地区,中山人的祖辈到这里往往会先种下一棵“定根树”,然后围绕之建立起一个聚居的村落。但是,即便是祖辈迁徙,中山人仍然将“根”、“源”的概念牢牢驻扎在心里,而移民至海外的华侨也总会在有条件的时候“认祖归宗”,因此,侨乡文化也一直是中山的一张城市名片。
在《春节篇》的第二个板块《和·国泰民安》中,两个节目极具代表性,一是有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的演员温玉娟带来的诗朗诵《回家过年》,另一个则是青年歌手黄阅演绎的歌曲 《华侨,中国桥》。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中国文化强调一个孝和悌,好儿女志在四方,所以他们是离家到五湖四海去拼搏,然后是想家、归家,所以他们回家,回家的主题就是完成孝心的过程。在中华民族当中,不仅仅是重视孝,还重视悌。悌就是兄弟姐妹的和睦相亲相爱,这种充满感情的仁爱和深情,横向扩大到同乡、同学、战友乃至亲朋,以至社会的大家庭出现了,甚至延伸到上级、下级、他人,这样的向心力、凝聚力,构成了中国文化最伟大的和谐的一种话语,也构成了中国文化最有生命力的内涵。

景·景象万千
汉字有众多的同龄兄弟/古埃及的、古希腊的/苏美尔的、巴比伦的/有的寿终正寝,有的光荣退役/只有汉字,朝气蓬勃,永远年轻
春节又叫农历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岁末的时候,祭祖祭神。那么,在古代,春节叫元旦,在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把每一年的春节,也就是我们说的旧历年叫做春节,把1月1日叫做元旦。
春节是古老的,又是充满活力的,就像中国的汉字,这一板块选取了中山诗人杨官汉的诗歌《汉字》来表现这种意境。而在第三板块《景·景象万千》的节目中,一部关于中山慈善万人行的短片可谓独具特色。开始于1988年的慈善万人行活动在中山至今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1989年正式将这一活动定名为“慈善万人行”。至今,每年在中山,市民们当听到“慈善万人行”的主题曲响起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自发组织一些慈善活动,并在红十字会慈善万人行总指挥部的指挥下正式开展一系列活动。20多年来,慈善万人行筹措资金已达到7亿多元人民币,而这个活动也获得了中华慈善奖,并成为了中山市的一个新民俗和重要的文化名片。
王岳川认为,慈善万人行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参与,它利用春节期间的人气和喜庆,把爱心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一种文化的自觉的模式。这样一种开领社会风气潮流的壮举出现在中山不是偶然的,可以说跟中山先生提倡的天下为公的理念一脉相承。

明·光明前途
年的脚步  走过了五千年/春的旋律 唱过了一百遍/年把中国人的情感串联/春把中国人的梦想点燃
吉祥的祝福送出的是温馨、是康宁,迎春的花儿带来的是希望、是憧憬。我们即将迎来的这个春天注定是不平凡的,它不仅是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也是中国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她九十周岁的华诞,建党九十年来的革命经验,新中国成立六十二年来的建设经验,以及改革开放三十三年来的成功经验,都将为中国新的航程助推奠基。大国、富国、强国、和谐之国,这是中国人民经过了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的目标。
作为《春节篇》的尾声,《明·光明前途》包含两个节目,分别是诗朗诵《春潮飞舞九州同》,以及歌舞《踏歌起舞》。跟随这两个节目的拍摄,观众也能够再一次领略中山的人文风情,并能够居高远眺地看到不少中山的标志性建筑。
节目结尾,我们可以看到一列崭新的轻型列车蜿蜒而过的镜头,那正是摄制节目期间刚刚开通的珠三角城轨列车。风驰电掣、奔驰向前的列车,预示着中山市以及我们可爱的中国,正从2011年火红的春节不断走向无限光明的前程!

(中山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