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母亲为何更胜一筹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8日文章】题:中国母亲为何更胜一筹(作者蔡美儿)

简要内容:就连杰德也承认我的功劳。西方父母担心孩子的自信心。但是,作为家长,对孩子自信心影响最坏的事情就是让他们放弃。反过来说,知道你可以做到原本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没什么比这更能增强自信了。

给孩子立规矩

很多人都想知道,中国家长怎么总能培养出那种固定模式的成功孩子。他们想知道这些家长做了什么才创造出这么多数学天才和音乐神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是怎么样的,他们是否也能做到等等。好,我可以告诉他们,因为我是过来人。以下是我的两个女儿索菲娅和路易莎绝对不允许做的事情:

在外过夜,和别的小朋友约好一起玩,参加学校戏剧表演,抱怨没能参加学校戏剧表演,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自己选择课外活动,得低于A的成绩,在除体育和戏剧以外的各科不是第一名,碰除钢琴或小提琴以外的任何乐器,不弹钢琴或不拉小提琴……

尽管我们对文化成见非常敏感,无数研究显示,说到家庭教育,中国人和西方人有明显的、可以量化的区别。一项对50位西方母亲和48位中国移民母亲的调查显示,近70%的西方母亲说,“强调学习好对孩子不利”或“家长需要培养孩子把学习看作乐趣”。相反,几乎没有一位中国母亲有同样看法。绝大多数中国母亲都说,她们认为,她们的孩子能够成为“最出色的”学生,“学习成绩表明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如果小孩在学校不出类拔萃,那说明有“问题”,家长“没尽到责任”。其他研究显示,与西方家长相比,中国父母每天花10倍的时间跟孩子一起做与学习有关的练习。

兴趣不是天生的

中国家长认为,任何事情都没有乐趣,直到你擅长这件事。要擅长就必须努力,而小孩自己从来都不愿意努力。所以,绝对不要理会他们自己的偏好。这往往需要家长有钢铁般的意志,因为小孩会反抗。万事开头难,所以西方家长常常选择放弃。但是,如果方法得当,中式教育会产生良性循环。要做到卓越就必须毫不放松地练习、练习、再练习。在美国,机械练习的作用被低估了。一旦孩子开始在某方面表现出色,无论是数学、钢琴、球场还是芭蕾,他或她就会得到赞扬,受到钦佩,感到满足。这提升自信,使曾经枯燥的事情变得有趣。这反过来又使家长可以比较容易地让孩子更加努力。

下面这件事表明,中式的强迫管用。小女儿露露当时大概7岁,还在学两种乐器。她在练一首名叫“小白驴”的钢琴曲。这首曲子很可爱,你可以想像一头小驴和主人不慌不忙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但对初学者来说极难,因为两只手要以不同节奏彼此配合。

露露弹不下来。我们连续练了一星期,两只手分别练了无数遍。但是,只要一合练,一只手就会和另一只手混在一起,弄得乱七八糟。最后,在上课前一天,露露宣布不练了,跺着脚怒气冲冲地离开座位。

“马上坐回到钢琴前面”,我命令她。

“你不能强迫我。”

“我当然能。”

回到钢琴前,露露给了我颜色看。她对着琴又砸又拍,两腿乱踢,还抓起乐谱撕个粉碎。我把谱子重新粘好并做了塑封,这样就再也撕不碎了。然后,我把露露的玩具屋拖到汽车前面告诉她说,如果明天以前练不好“小白驴”,我就把玩具屋拆了,一块一块地捐给救世军。当露露说:“我以为你去救世军了,你怎么还在这儿?”我就威胁她,不许吃午饭、晚饭,不给她圣诞礼物和光明节礼物,两年、三年、四年都不开生日派对。当她还是弹不好,我告诉她说,她是故意让自己发疯,因为她内心害怕自己弹不下来。我让她不要再做懒鬼、懦夫、任性的小孩和可怜虫。

丈夫杰德把我拉到一边。他让我别再辱骂露露,他不认为威胁露露有任何帮助———可我根本没骂她,我只是在激发她的意志。此外,他说,露露可能真的达不到,也许她还不具备那样的谐调性。

“你只是对她没有信心,”我说。

“可笑,我有。”杰德说。

“索菲娅这么大就能弹这首曲子。”

“但露露和索菲娅不一样。”

“噢,不,又来了。”我翻着眼睛说。“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以他们各自特别的方式,”我嘲讽地模仿着。“就连失败者也是特别的,以他们特别的方式。好吧,不用担心,你连手指头也不用动。我愿意做,花多长时间都没问题,我愿意当恶人。你可以当好人,因为你给她们做薄饼,带她们去看扬基队的比赛。”

我卷起袖子回去找露露。我用上了能想到的所有武器和办法。我们没吃晚饭,一直练到夜里,我不让露露站起来,不准喝水,甚至不准上厕所。家成了战场,我喊得嗓子都哑了,但似乎越练越糟,连我自己也开始拿不准了。

突然之间,露露会弹了。她的两只手出其不意配合起来,右手和左手沉着冷静地各干各的,就是这样。

露露也在同一时刻意识到这一点。我屏住呼吸,她试着弹了一段,然后更自信更迅速地弹了一遍,节奏没乱。片刻,她露出笑容。

“妈妈,看,很简单!”然后她弹了一遍又一遍,坐在钢琴前面不肯走。那天晚上,她跑过来睡在我床上,我俩搂抱在一起,笑个不停。几周后,她在一个小型音乐会上弹奏“小白驴”时,一些家长走过来说:“这首曲子露露弹太合适了,那么活泼,完全是她的风格。”

放弃毁坏自信心

就连杰德也承认我的功劳。西方父母担心孩子的自信心。但是,作为家长,对孩子自信心影响最坏的事情就是让他们放弃。反过来说,知道你可以做到原本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没什么比这更能增强自信了。

一大批新书都把亚洲母亲刻画成爱搞阴谋、无情、过度强迫孩子、不顾孩子的真正利益者。但是,很多中国人私下里认为,他们更关心孩子,而且远比西方人更乐于为孩子做出牺牲———西方人似乎很安心地听任孩子一事无成。我认为,双方都存在误解。所有正常的家长都希望为孩子做到最好。中国人只是对于怎样做到这一点持完全不同的看法。

西方家长设法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支持他们的选择,提供正面鼓励和有益的环境。相比之下,中国人认为保护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为将来做好准备,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用技能、工作习惯和内心的自信武装他们,这些是谁也抢不走的。(本文节选自蔡美儿的《虎妈的战歌》一书,该书1月10日由企鹅出版社出版)

——————————————————–

相关文章

中国“虎妈”震惊世界

(中国青年报)蔡美儿(Amy Chua),来自菲律宾的华人,现居美国,任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还是一名作家。最近,她还成了世界上最受争议的母亲,美国媒体称之为“虎妈”。

1月8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蔡美儿撰写的一篇题为《中国母亲为何更胜一筹》的文章,谈论自己如何管教孩子。蔡美儿从不允许她的两个孩子出去玩或看电视,还要求学习成绩绝不能低于A。两个孩子要在严密监督下练习蔡美儿为她们选择的乐器(钢琴和小提琴),一次练琴的时间就长达几个小时。如果不从,蔡美儿便会严加管教。

文章摘自蔡美儿的新书《虎妈的战歌》。她在书中描述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中国母亲的教育之道,解读“中国妈妈”为何会成为“虎妈”的代名词。

蔡美儿说,“中国妈妈”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她们不像美国家长那样,将孩子想得无比“脆弱”、永远用支持和赞誉的口吻训子。中国母亲们认为子女天生就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因此常常用斥责甚至威胁的方式对他们施压。蔡美儿在文中指出中国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文章由此在全球引发了一场激烈辩论,人们对此反应不一。

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月14日的报道,来自台湾地区移民家庭的克里斯蒂娜·卢在网上留言说:“我的家庭认为,成绩单上若有一个B就是失败。”卢小姐还回想起,紧张的成长氛围最终导致她姐姐30岁时自杀。她写道:“在我的人生里,地位至高无上的中国母亲最看重的就是学习成绩。母亲极力强调,要让考试成绩表明,她的女儿比班里的其他孩子都强。”

《赫芬顿邮报》评论说,中国父母总是相信他们知道“什么对孩子是最好的”,他们会用自己的决定盖过孩子自身的需求和想法。这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当然,“中国妈妈”的教育模式并不是所有中国母亲的通性,也不意味着美国母亲就不会这样做。

1月18日美国《新闻周刊》网站的文章认为,即便是中国妈妈教育的孩子分数高,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经济更好、人更有创造性,更不意味着中国社会更胜一筹。中国出不了比尔·盖茨,没有人得诺贝尔物理、经济、化学奖。如果有钱,中国妈妈还是会把孩子送到哈佛。

美国人对蔡美儿不乏声讨,她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有人发出死亡威胁,说滚回中国去,你这个搞虐待的怪物,这可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由于蔡美儿的菲律宾背景,东南亚国家也热烈讨论她的观点。马来西亚新闻网站sun2surf的文章不同意她的观点。文章说,如果成绩那么重要,为什么10多亿中国人没有出比尔·盖茨、斯蒂夫·乔布斯、拉里·埃里森或者迈克尔·戴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人都没有读完大学)?

文章引述上海交大专家熊丙奇的话说:“中国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词汇量大,他们数学不错,但是,创造力和想象力很差。”

香港地区媒体的反应也很有趣。《南华早报》1月13日发表的社论文章配有一幅漫画,画中的一家人——父亲、母亲和眉头紧锁的小男孩——围坐在厨房里。餐桌上放着一份还没有动过的早餐。父亲威胁说:“如果你不把它吃了,我们就把你交给蔡美儿领养。”小男孩看上去很害怕。

有兴趣的话,不妨去看看蔡美儿给孩子列的“十不准”吧。可以肯定,“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背后有许许多多严格管教孩子的‘虎妈’”。

12个评论在“中国母亲为何更胜一筹

  • 2011-01-26 at 12:18
    Permalink

    孩子的成长需要早期的挖掘、早期的培养还有环境的熏陶,像我这样,我每天唱歌,我的孩子也喜欢跟我一起唱。父母喜欢打麻将的,他们的孩子很早就认识筒、索、万。

    Reply
  • 2011-01-25 at 17:21
    Permalink

    孩子们,鼓掌啦!老徐叔叔说的好,Eileen 阿姨更加了解儿童们的心理需求,Amy姐姐就很有同理心,我们也不要老虎爸妈。只有虎仔虎女才要!

    Reply
  • 2011-01-25 at 12:27
    Permalink

    THAT’S RIGHT,I STRONGLY AGAINST TIGER MA & TIGER PA.

    Reply
  • 2011-01-25 at 11:07
    Permalink

    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因为他们本身是天才,而不是棒打出来滴!

    Reply
  • 2011-01-25 at 11:06
    Permalink

    那些不是正常的儿童,因为他们过的不是正常的儿童生活。

    Reply
  • 2011-01-25 at 10:52
    Permalink

    两个小女孩在表面上看似培养成功,各科都得A,样样都拿第一,但在她们的内心深处肯定受到隐形的伤害。

    Reply
  • 2011-01-25 at 01:02
    Permalink

    很同情那两个小女孩,下辈子别选母老虎的肚皮投胎了。

    Reply
  • 2011-01-24 at 23:41
    Permalink

    在尊重孩子、耐心引导的境况下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比在强迫的情况下培养好。

    Reply
  • 2011-01-24 at 22:48
    Permalink

    HAY,CANADA CANT SEE A TIGER THAT I DON’T THINK WE HAVE TIGER MA.

    Reply
  • 2011-01-24 at 18:45
    Permalink

    孩子们,咱上山去!

    Reply
  • 2011-01-23 at 23:48
    Permalink

    贝多芬也是棒下出的天才,只是历史上只有一个贝多芬。

    Reply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