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国梦家各情

文/老杨

(笔者按:这篇小文本曾在中中网放了很短暂时间,后自觉得需要修改完善及话题考量,就把文章收回,仅贴在自己的博客。想不到李同学已阅读了,介绍家人看时文章已撤。李同学昨天见到笔者时提及这事。得此鼓励,让笔者敢再发一次此文,以作一家之言仅让大家参考而尔。)

不久前听到一位10岁的小朋友的一句话,令我至今难忘。他在回国探爸爸后在回加拿大的飞机上问妈妈:“我们是不是这一生都是这样飞来飞去?”他的妈妈想不到他年纪这么小就有这样的问题和感受。已移民两年的妈妈的心情也同样忐忑,有时候心情也平静了,但偶一天读到一篇关于开心终于可以回流的文章,心情马上起伏起来,好几天都不能平复。

象以上这样的生活小情节,在我们移民的家庭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在我们无数的家庭在圆加国移民梦的日子里,有着许多令人感动、共鸣、震撼、慨叹的故事。

移民家庭各有各的色彩和滋味,组成七彩生活和五味人生。

在近年的投资和技术移民潮前,是依亲移民,主要大类别是跟随父母、子女或配偶等,尽管这一批的移民时间相对长的“老”移民也有着不容易的生活和感情故事,但毕竟是亲属一家,困苦快乐可共渡。

而近年的经济移民,有着不一样的家庭故事情节。

如笔者虽是技术类移民,但实际上是留学转移民的“经验”移民。先留学后移民,现在已成为主流和共识,但笔者所处的年代是10年多前,这样的移民概念是刚刚萌芽,一切是“摸着石头走路”。于是读书—工作—移民,一走就是几个年头,这期间家庭的分离的情形和感受,令人不忍再回顾。记得在路上看到别人拉着小孩子的时候,心里是多么的渴望和想念啊!在移民面试前夕,电子家信是“一定努力通过,让我们一家可以再一起生活。”—— 移民申请不能通过的假设,我是想都不敢想的。最后老天的眷顾,一切都很顺利,也让我心存感激。

期间认识和了解了许多留学生的朋友,深知那些20出头离家出游在外的年轻人,大多数就象断了线的风筝,自己都不知道将“飘”往何处?

而移民后接触更多的是相同年龄层次的移民群。他们大多来自中国南方,60代,成熟、成功和智慧集于一身的一代。但正正因为移民前的成功,对移民生活的思想准备不足,不同程度影响了移民后的去向和选择。当然,所有的选择都有着不同的理由和值得尊重。但对个体的“家庭”来讲,每个不一样的取舍都影响深远。有一些留下来了,开商号或打工,尽管不易也努力做着,这样子一家人也可在一起;而更多的身边事例,一种是在到加国登陆后等家庭安顿好了马上回国继续打拼,最近来的几个朋友移民家庭就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移民后尝试几年后回国再战江湖,回国做生意等 —— 而他们的共同点是把家庭留在加国。这样的家庭分离形态,在华人新移民群体里已渐形成“常态”—— 成了加拿大人和其它族裔移民不明白和不理解的事情。我和一位来自南亚的移民同事谈起这事时,他打趣说“他们是还没来已经回去了(They go  back before they come)”。一位自称“阶段性”太空人的朋友在分析这事时,说:“说实话,在中国的时候,很多人也没有太注重家庭的概念,移民的安排也没有把家庭分开这事觉得严重。只有来加拿大后在了解到西方社会是注重家庭的以后,有所感觉。”

而与以上事例刚好相反的一类移民群,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地为家庭团聚而来。那就是近年紧随新移民潮到来的,有一部分老年父母移民。一些家庭的移民长者在协助照顾家庭的同时,也回到学堂,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交移民朋友,了解社会。但也听到了很多老年父母移民的困难处境,毕竟是离开了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居住地来到陌生之地,为着的是一份亲情。

在社会方面,为移民家庭服务上,社区、教会、各种团体,有很多是鼓励家庭参与的,一定程度上为维系移民家庭融入加拿大社会,发挥作用和影响。

加国梦最受益的人是“移二代”,“移二代”包括了土生的和虽非加国出生但年纪很小就移民接受本地教育的一代,现今以90代或新千年代为主。他们在加拿大的自由天空下,延续前一辈人的加国梦。当然他们在融入新环境中,成长中也经受压力。身边也见到一些10多岁来到加拿大的孩子,英语方面也追得很辛苦,12年级中学毕业时,成绩也不是太理想,没有达到大学入学标准;有的就读学院,有的回到成人高中Upgrade 中学成绩,最后都达到了大学入学线;他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还在业余打工,积极参加社团义工活动。

加国有梦,家各有情。

笔者有一个想法,让大家把加拿大梦想中各自的故事用一个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美好的事——与大家分享,困难苦闷担忧的事——让更多人与他们分担。

10个评论在“加国梦家各情

  • 2011-01-02 at 19:20
    Permalink

    在我们公司,如果谁的孩子(8-12年级)得到6个A,就得到200元的奖金。

    Reply
  • 2011-01-02 at 17:35
    Permalink

    拿了6个A就不要回去了,但通常得5个A也很难、不错了。

    Reply
  • 2011-01-02 at 17:12
    Permalink

    小龙女,文笔是其次的,真情实感才是令人倍感亲切和有共鸣的。

    Reply
  • 2011-01-02 at 16:52
    Permalink

    在国内边远的农村,有很多因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的留守儿童;而在经济发达的城区,又有很多把家人和孩子送到更远的加拿大,而自己留守在家乡的父或母。愿所有的孩子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Reply
  • 2011-01-02 at 15:04
    Permalink

    其实我们这里也有不少太空人家庭,他们的感受,不过留守加国的还是在国内打拼的,都需要彼此的理解和关心。如果可以写出来大家分享,会很有作用。

    Reply
  • 2011-01-02 at 15:01
    Permalink

    小龙女都想,只是文笔不行,怕见笑了。

    Reply
  • 2011-01-02 at 13:56
    Permalink

    “小龙女”好久没出现了。其实你也可以带个头,从你个人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Reply
  • 2011-01-02 at 13:52
    Permalink

    有时觉得太空人的家庭真的不容易,我有个同学她的丈夫大多数时间在上海,

    她带着儿子在这里读书,在头半年她老想回中国,那时儿子拿了3个A,他问

    妈妈:假如下学期我拿6个A ,我们还要回去吗?那真的考起那妈妈了。大家

    说她回还是不回呢?

    Reply
  • 2011-01-02 at 01:03
    Permalink

    好希望校友们能把他们的经验和体会讲一讲,多些交流。祝愿每个人都有一个

    幸福的人生!

    Reply
  • 2011-01-02 at 00:52
    Permalink

    每个移民都有一个故事,如何做到移民,事业,家庭几方面的平衡,

    还真是不容易啊!

    Reply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