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购房、择校与教育之我见

有朋友刚从大陆某市移民过来,向我询问购房事宜。朋友在国内是标准中产白领,原来有两套房,卖掉其中一套,加上现有储蓄,在加拿大也算小有资产了。这笔钱 在大温suburban的城镇,可以买到很不错的独立房,在温东、本拿比、列治文这三个华人密集、生活工作交通方便的区域,也可以买到面积较大的高级 Townhouse、高层公寓或屋龄较老,比较outdated 的独立房。但是,如果想在温西、西温、北温这三个城市选择,并希望全款付清的话,也许只能买到面积不大的公寓与Townhouse。除非贷款,独立房基本 上不可能,即使有少量又旧又破的百万以内的独立房,也是位于繁忙大街或不太好的区域之内。

朋友的苦恼是:孩子该上八年级了,中学阶段对未来升学是很关键的,所以他们希望选择在温西、西温或北温的好学区居住,送孩子上排名居前的好公立学校。但又 觉得在这些地区,即使花了近百万的资金,还是住得不舒服,觉得有些冤,生活水准好象也比在中国时降低不少。朋友的想法在中等收入的华人家庭中,可以说比较 普遍。我也不例外,当初刚移民时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经过这些年的观察,我的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觉得,如果只是为了专上教育的话,择校 的必要性并不大。

实际上,在大温远近各城镇的任何一所公立学校内,只要在本年级里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中等以上吧,而又愿意继续中学后教育,就可以上加拿大任何一所大学。 如果成绩好一些,甚至可以拿到各种名目的scholarship。无论是西部的UBC、SFU,还是东部的多伦多大学(全加综合排名第一,也是最大的大 学)、Waterloo(号称加拿大小麻省)、麦吉尔(号称加拿大小哈佛)、昆士、西安大略,门槛都不高(一些专业可能对学校成绩和省考成绩的要求稍高一 些)。即使成绩不算好,在本年级排名居于中低,也都至少能上SFU或昆特兰等。当然,如果想上世界顶尖名校,如英国的剑桥、牛津、美国的藤校,那就需要成 绩更优秀、各方面才艺更突出一些。但是,从录取情况看,各私立名校或公立名中学(如U-hill等)并不比无名的公立学校更有利,或录取人数更多。比如, 今年常春藤三巨头的普林斯顿、哈佛、耶鲁在BC省所录取的学生,就有几名出自远郊的普通公立中学。

一般来说,私立学校里,报读世界名校的意识较强,学校和老师给予的指导信息比较多,学生和学长所做的准备也相应较早一些,可能对申请入学及相应标准化考试 有用一些。不过,敢于报读这些名校的学生,无论身在私校、名公校,还是普通公校,都是成绩不错的。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学校的区别已经不大了,基本上是个体 的才学识竞争。我知道一些私校的尖子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长还请了多门功课的家教,对标准化考试极其重视,一次不行再考一次,有的甚至考了四次之多,但 成绩却不一定比那些被名校录取的普通公校学生更好。后者有的并没有家教指导,也没有提前几年准备,标准化考试却能一次即达高分、满分,最后入读录取率极低 的顶尖大学。

因此,我给朋友的建议是:不管将来有没有打算让孩子到美国、欧洲的名校读书,或是只在加拿大上大学,公立学校的资源都差不多。私立学校会好一些,但如果只 在加拿大读书,没必要上私立学校或排名居前的公立中学;如果要到世界级名校,光是私立学校提供的资源也绝对是不够的。既然这样,不如把花在好学区昂贵住 房、入读私立学校的钱,用来购买较高水准的远郊住房,为孩子和家人提供宽大、舒适、优美、安全、社区友好的居住环境。

当然,如果不只考虑孩子读书,还有工作、生活上的方便,或投资保值增值的潜力等等,那是另外一回事。 又或者,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家庭及孩子都一定要在价格最贵的环境里成长,享受各种用钱支持的活动,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本文只是对那些为了孩子升读大学而选 择中小学的普通人家提供另一角度的看法。

之二:表忠心与拒绝信

一般说来,想要接受专上教育的高中学生,为保险起见,都会申请若干所大学,也都会接到不止一个的入学录取通知书,成绩优秀者接到的更多。在比较权衡之后, 最后总得有所取舍。这就遇到了必须跨越的一道心理难关。因为在申请之际,无论是校方的命题作文,还是填表式的问题简答,甚至不同形式的面试,都有一个绕不 开的问题:你为什么选择本校?(或,本校什么地方最吸引你申请入读?)。学生们的回答虽然花样不同,但实质一致,都是在不同程度地“表忠心”。学生们或者 引用该校的铭言校训,或者缅怀著名校友前辈,或者强调该校长项特色。总之,目的都是让招生老师认为,申请入读该校是这位学生深思熟虑的结果,是最大的期望 与毕生心愿。对学生来说,对心仪的学校自然早有一、二、三、四。。。的排列,体现在申请信中,却不敢厚此薄彼,必须表现出同样的热情与诚意。虽然学校不一 定以此为录取考量,但一个对本校缺乏热情和了解的学生,会给招生老师留下什么印象呢?

当学生们陆续接到通知书之后,在一大堆欢迎与祝贺信中,轮到学校方面为争取学生“make final decision”而用尽手段了。最常见的是提名各类Scholar,这不仅有金钱刺激,更主要是荣誉和与研究、教学相关的优先权与便利。比如,以研究助 手之名每周承当一定量的工作及暑期工作等等,这对毕业后继续深造或是求职工作都极有好处。其次是心理战,由校长或系主任、知名校友给家长写信,历数“校 珍”;寄来各种镌有校名、系名的小礼品,诸如书包、笔、数码存贮棒、校园poster等等;提供往返机票预览校园(Open house);组织各地校友欢迎会,由知名校友及校方派出大员举办酒会、冷餐会欢迎新生及家长等等。

最后,眼花缭乱的学生和家长终于圈定了其中一所,并开始一封封地寄回绝明信卡。多数的回绝卡,只是冷冰冰地在选择框里划一个勾就可以了,如果愿意,可以在 附加框内注明另选了哪一所大学。学生们在为自己拒绝这些学校的“好意”而内心有些“歉意”与不安的同时,是不是也会对自己的“有选择”而有些自得呢?至少 女儿有这种倾向,特别是当她把各校陆续寄来的礼品陈列在书架上慢慢欣赏的时候。

之三:科学征途中的美女风景

二十年前在中国上大学时,普遍的规律是:女生学历越高,长相越差(呈反比);学科难度越大,长相越困难(呈正比)。那时流行的一个段子是说清华女生的长相 (“清华女生十回头”),虽然是夸张的戏词,但也不是完全没根据。我先生是清华男生,据说他们班二十多个同学中只有一个女生,按说应是理所当然的“班花” 吧,没料到真选了一回,却选了班上长得比较俊秀的一个男生。象玛丽-居里、林徽因那样又有美貌又具智慧的女科学家,实在是不多见的。

见过我女儿又略知她才艺的朋友,曾说我们夫妻幸运,夸我们女儿不仅聪明而且漂亮。但我近年发现,这样的幸运似乎已经随处可见,不值得特别欣喜了,这一代的 teenager,也许是先天营养好,也许是后天养育条件佳,好象家家的孩子都长得不错,男孩英武,女孩美丽。那天去香奈舍参加BC省普林斯顿校友会欢迎 活动,我就见到几个值得一记的女孩,她们全都美慧一体,令人惊叹。

其一来自俄罗斯,芳名维多利亚,今年二十二岁,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天文学系,刚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为今年的研究生。维多利亚身高约一米 七五,体形完美,五官精致,肤如凝脂,衣着时尚,气质高雅,简直是维纳斯再生,是我所见(生活或影视中)最美的Caucasian young lady。随她一同参加聚会的男友,身高约一米九二,同样健美英俊,气度不凡。两人象一座发光体,吸引了全场所有人的目光。维多利亚自幼喜欢科学,热爱科 研,刻苦努力,除了优秀的学习成绩之外,她还参与了一些实验活动,写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章。

另外一位成都小美女,芳名蒂娜,鹅蛋形的脸蛋粉光四溢,美丽的大眼睛顾盼生辉,玖瑰红薄毛衣配搭格子短裙,脚下是可爱的方头鞋、花边袜。这样一个活活泼泼的美少女,好象更适合上月份牌、拍商业广告或者到影视圈发展,结果却是一心要到普林斯顿学物理,当女科学家的好学生。

还有一位名叫弗拉瑟提的女孩子,高大健美,漂亮出众,从她的中国姓氏、长相及出身原籍推测,疑似满族,其仪容举止、涵养谈吐,也象极了前清时代出身高贵的格格。中国拍了那么多的清宫戏,里面那么多的后、妃、格格,还真没有一位比得上眼前这位普大的freshman。

上述这些女孩,包括我女儿在内,无一例外,都选择了纯理科专业,渴望在科学世界的梦幻未来中一展身手,实现报负。然而,在形象上,她们又完全摆脱了传统思维中书呆子、女学究的模样。

昨天,女儿和同学们一起试穿高中毕业晚会的晚礼服。当她将长发挽高,戴上剔透的水晶项琏,在蕾丝花边之上,露出洁白的双肩,然后回眸一笑时,她的几位好友 不由一声惊呼:“Wow, you are so hot !” 我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平日衣着简朴、学习优秀、刻苦自律并有志毕身献给科学事业的女儿,在休闲时偶一装扮,原来也是一个光彩照人的hot girl!

(来源:容若博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