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看中山之一:石岐

作者/纹笋

(笔者按:这是系列文章的开篇之作,为了质量与可读性,力求做到以后的这系列每篇不少于600字,第一篇,就从中山的行政与经济中心石岐开始……)  
  
四年前,公司从深圳搬过中山,虽然很留恋深圳的生活,毕竟在那里生活了近十年,但人生总是有很多无奈,即使生活了十年,深圳依然是别人的城市,当然,中山也是别人的城市。想起了歌手巴度纪念张国荣逝世时唱那首歌中的一句歌词“把脚步变成河流,流到哪里都一样……”
  
中山国际酒店的大巴把我们从深圳带到中山,一下车就看到火炬开发区地标性建筑张企大厦与健康花城,心想:还好,不算太偏僻。

安置好行李,就上街逛荡,那时的张家边还很破破烂烂的样子,当然现在改变了很多,但如果你现在爬上张家边公园的山顶俯览脚下那片土地,依然与当年我所见的没太大区别。问街边卖凉茶的阿伯,中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答‘石岐啦,除了石岐没有什么地方了,石岐步行街值得去玩下’。石岐?记忆好象有这个地方名,对,那是与一种鸡的品种有关,以前养过一种鸡叫“石岐杂”,是中山人培育出的一个品种,骨格粗壮,不易得病,想不到将中山的经济与行政中心,与鸡联系起来。

买了张地图,看明白1路车刚好就经过市区的中心富华酒店,那时1路车是中山最好的公交车,毕竟1路车是从中山港到沙溪,而中山港的客运线就得去香港一个方向,无论如何,1路车也不能掉中山人的脸吧?

车往市区方向跑,车外的景色依然是凌乱的城乡结合部最常见的景物,经过郊野公园,感叹中山的绿化是那样的好,能够在市区附近保留出一块这么大的绿草如茵、绿树成荫公园,在别的地方,可能早已经被地产商圈起来了。

车子经过中山五路一带,城市的轮廓逐渐显现,到紫马岭公园,旁边的两幢烂尾楼高高耸立,感觉真的很可惜,面对这么一个那么优美的公园,竟然也变烂摊子了。

车子转了个弯,发觉两旁的建筑多是七八十年代的产物,当经过人民医院的时候,首先映入眼睑的是那幢中山最高的烂尾楼-山顶花园,当然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去年炸掉了。

过了人民医院,进入孙文中路,这里的建筑比刚才路过的竹苑路更破旧,明显是五六十年代的产物。

到了孙文西那个路口,那里的建筑更为古旧,明显是解放前的产物,一个城市的发展剖面,竟然如此清晰明了的呈现出来,的确有很有意思。

售票员报站说富华酒店到了,下了车,发觉一边是非常现代化的、酒店林立的商务区,一边竟然是杂草从生的空地,而在这个城市黄金地段,居然又看到两幢双子星式的烂尾楼,心想,这个城市的烂尾楼还挺多的。一位名嘴说过,烂尾楼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在城市最好地段,此话看来很有道理。

旁边的三轮车夫们看到我手持地图,就非常热情的问我坐不坐车,我非常惊讶中山还有这样的人力车,而且是合法邻牌照的,一位中年妇女样子看上去是很老实的那种,而且她也很热情的邀请我坐她的车,于是我问她到步行街多少钱,她说五块,我想,人力踩肯定很辛苦,五元就五无吧。上了车,问道:怎么中山看上去破破烂烂的,那妇人说,中山最漂亮的地方都在镇区,郊区比石岐发展得要好很多。说话间已经到了岐江桥,哦,这个是中山地标性建筑物,平时通行人车辆,到某个时段会通过卷扬机升起桥面放行船只通过,中山出产的某酱油,就是以岐江桥做商标的,这个很小的时候经见过,今日得以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上桥的时候,那妇人整个人站起身来踩三轮车,很吃力的样子,心中有些不忍,自己一个大男人,优哉悠哉的坐着,让一个妇人如此劳累,心中那种劳动阶级兄弟的同情心从心头泛起,竟有几分惭愧,思想在起伏间,忽听那妇人说“到了”。啊?到了?这么快?刚才那惭愧之意立时消退,回头一望,步行街与富华酒店只不过是一江之隔,几步之遥。

步行街的全名为孙文西步行街,完整的保留了民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岭南建筑最常见的骑楼格局,一边是依山而建,背后是中山公园,骑楼的外墙装饰与窗户的彩色玻璃又明显可看出南洋风格的影响,整条街铺上了花岗石地砖,显得典雅与整洁,骑楼的柱子上挂着很多中山的历史名人的翻拍照片,讲述这个城市的内涵与底蕴,我们历史教科书中的很多著名人物,原来很多原藉是中山(香山)的。

入口处的黄包车夫铜像,是很多人拍照留念的最爱,由于人们的不断抚摸,黄包车的把手泛着光高的铜色。成条街以卖衣服的店面最多,很多品牌店开了一家又一家,街内有一家中山市博物馆,这使得步行街多了几分历史与文化的内涵,而不至于整条街都充满铜臭味。

街的靠近尽头处是中山公园的入口,入口处有一辆献血车停着,许多人排队献血,让城市平添几分人情味,让这个重商主义泛滥街市展露一线人性的光辉。街口处是中山百货,听名字好象是中山百货业的形象代表,其实进去可能令人失望,这家百货商场可能是八十年代时的产物,受制于经营面积,品种也不多,相比中山市其他大型商业中心,真面的有点寒碜,至于其它商业中心的叙述,那是后话。

(来源:天涯社区 > 天涯论坛 > 中山)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