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网评〗参加座谈会有感

 文/ 蔡美玉    

     早上天气突然转坏,天色灰暗,下起大雨,但却不影响我去参加UBC”北美台山与中山移民座谈会”的心情。
     在中中网看见5月18日举办这个座谈会的消息,我自己就主动发Email报名,一来是对移民历史的兴趣,二来更是想寻找一下曾祖父当年在维多利亚的足迹。
     一到会场,看见很多都是比较年长的,还有不少老外,原住民等,登记后到处寻找熟悉面孔,发现黄校友坐在前面跟我打招呼,还介绍两位隆镇同乡会的老乡给我认识,随后梅姐霞姐也到。

参加座谈会的校友们

图:中中校友、乡亲代表与加拿大联邦政府“社区历史认知项目”基金介紹主讲余全毅先生(中)合影。右起:蔡美玉、黄振鹏、余全毅、林婉霞和刘小梅

   经介绍,原来他们这个项目已开展两年,由UBC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聖约翰学院校长余全毅先生负责,巧的是余教授还是我们中山恒美的第四代华裔,可谓年轻有为,他还会说较流利的环城话,可见他的家族是多么注意保留中国文化和优良传统。经过他们和很多社区热心人士的帮助和努力,整理了大量有关台山中山老一辈移民的统计资料,已有网页可供查阅(www.instrcc.ubc.ca ),这对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华人的移民历史有重大意义。
    大会还请来了美国几位同样在这方面有贡献的学者,倾听他们的演讲之时,你能感受到他们祖辈移民的艰辛,他们强烈劝勉年轻一代勤奋读书,融入主流社会。其中余慧珠讲员幽默诙谐地说到,中国有句古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你语言不通,如何去理解它的政策,又如何制定对策去应付,在别人的地方又如何好好的生活下去呢?特别感人的是郑国和先生带领一班美国学生的寻根之旅,看见重播的录像,回到台山仍然很落后的村落,有个学生拿着家族的像片到处问人,找到自己家门口时在古老破旧的大门口向里张望,泪流满面,看见他边哭着边烧香烧衣纸跪拜祖先的情景,在场的人无不感动,留下热泪。
    这对于我们这些移民家族的人感触更深,我不自然的想起我的祖辈,曾祖父曾于1920年至1968年移民温哥华维多利亚,他的四个儿子分别到四个国家谋生,我祖父排行第三,和他的钦兄一起到多米尼加,当时通信不发达,去了几年渺无音讯,祖父母是出名的恩爱夫妻,祖母每天挂念,流泪太多终得眼疾只几年时间就郁郁而终,留下我父亲四兄妹由曾祖母抚养长大,当时姑姑才六岁。祖父在外漂泊38年终于孤身一人回到家乡,落叶归根,内心充满愧疚,最大的心愿就是与祖母合葬在一起。而跟他一起出国的钦兄则忍受不了寂寞在当地再成家,可怜的是我姨婆一人独自养大三个女儿,真可谓“守生寡”,从此再未能见夫君一面。
     想起他们,令人唏嘘,国家的落后连生活湖口都解决不了何来人民幸福可言?比起他们,我们要幸运很多,当今祖国富强了,华人在外也备受尊重。加上资讯发达,虽然远隔千里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每天见面聊天,可是,就像讲员所说,我们也应该不段学习,特别是语言,提升自己,积极融入社会,教育好下一代;除了注重赚钱物质方面的享受,更加要注意精神方面的满足。我在想,是啊,中中校友会不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找到乡音,找到乡里,找到归宿;“联谊、叙旧、参与、分享”是我们的宗旨,我们不是应该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发挥它的作用?让更多的中山游子在温哥华这个美丽的地方生活得开心、丰盛!
     努力吧,校友们,坚信明天会更好!

 

(这是三藩市寻根之旅的网站: http://www.insearchofroots.org/pressmedia/

3个评论在“〖中中网评〗参加座谈会有感

  • 2010-05-19 at 18:14
    Permalink

    寻根之旅的网站有视频:http://www.insearchofroots.org/pressmedia/

    Reply
  • 2010-05-19 at 16:27
    Permalink

    写得好!上一辈的移民故事都是特别辛酸和感人。让人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Reply

刘同学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